听障的程度可通过听力计测量
首先,受试者需在隔音间内戴上耳机。外面的听力计会放出特定频率的声音,并持续提高音量,直到受试者示意能听到声音,此时的音量大小称为听阈级。
分别测量不同频率的声音,记下受试者的听阈级,就能得到一张听力图。
按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,根据这四个频率的平均听阈级,就可以确定患者的听力障碍是何种程度,轻度到重度的传导性或感音性听障都可以通过助听器改善。
今天常见的是气传导助听器,主要有这四类。
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形状大小的不同,但工作原理都一样,其实就是扩音器。
以耳背式为例,麦克风可以把外部声音转化为电流,然后经放大器增大电压,再利用受话器把电流转化成声音通过耳钩送进耳朵。
其中,电位器可以调整电流大小控制输出的音量大小。
然而,这种助听器对不同频率的声音,只能提高同等的音量,效果并不好。
比如老年人在高频上的听力损失往往要大于低频,提高相同的音量,虽然能听到高频声音,但低频的音量就会过大,反而损伤听力。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更先进的助听器加入了一个 DSP ——数字信号处理器,内含多条独立的电路单元,称为“通道”,用于处理不同频率的声音。